时间: 2025-05-14 19:4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19:40:21
惊视: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惊讶地看”或“因惊讶而注视”。它描述了一种因突然的惊讶、意外或震惊而产生的视觉反应。
“惊视”由“惊”和“视”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惊”表示受到惊吓或惊讶,“视”表示看。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描述惊讶视觉反应的词汇。
在不同的文化中,“惊视”可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在一些文化中,它可能被视为对权威或传统的挑战,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仅仅是对新奇事物的自然反应。
“惊视”通常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突然的震惊、意外或不可置信。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伴随着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生理变化。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意外的惊喜派对上体验到“惊视”。当门打开,看到所有朋友都在场时,我无法掩饰我的惊讶和喜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惊视”: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我惊视着天际的奇迹, 心灵在宇宙的浩瀚中颤抖, 每一颗星,都是未知的谜。
结合图片,“惊视”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张大眼睛,表情惊讶的画面。在音乐中,可能是一段突然的高音或强烈的节奏,模拟出惊讶的情绪。
在英语中,“惊视”可以对应为“stare in amazement”或“gape in surprise”。不同文化中,对惊讶的表达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情感反应是普遍的。
“惊视”是一个描述惊讶视觉反应的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情感,还能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不同文化对惊讶反应的表达方式,也是增进相互理解的重要一环。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