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0:46
东晋:东晋是**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317年至420年,是西晋灭亡后,晋朝皇室成员司马睿在江南地区建立的政权。东晋继承了西晋的文化和政治传统,但在军事和政治上相对较弱,主要依靠江南的富庶和士族的支持来维持统治。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东晋常常被提及,用以描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如王羲之的书法、陶渊明的田园诗等。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东晋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话题时可能会提及。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领域,东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研究。
同义词:晋朝、东晋王朝 反义词:西晋(东晋的前身)
词源:东晋一词由“东”和“晋”组成,“东”指方位,“晋”是朝代名,合起来表示在东部的晋朝。 演变:东晋是西晋的延续,但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对待士族和地方势力的态度上。
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士族文化盛行,文人墨客辈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同时,东晋也是在广泛传播的时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晋给人以文化繁荣、文人雅士的联想,同时也让人想到那个时代的政治动荡和民族矛盾。
在历史学*中,东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东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变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东晋风流,墨香千年,王羲之笔下,山水皆成诗。”
视觉:东晋的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给人以美的享受。 听觉:古琴曲《高山流水》,让人联想到东晋文人的雅致生活。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东晋的概念,但可以通过比较其他历史时期的类似文化现象来理解东晋的意义。
东晋作为一个历史时期,不仅在政治上有其独特性,在文化艺术上也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东晋的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东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视野。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晋】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指追着太阳一直前进。本义:上进)。
进。
【引证】
《说文》-晉,进也。日出,万物进。 、 《易·序卦》-晋者,进也。 、 《周礼·田仆》-王提马而走诸侯晋。 、 班固《幽通赋》-盍孟晋以迨群兮。(盍:为什么不;孟,勉力;迨,赶上;群:大家。)
【组词】
晋谒、 晋接、 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