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5:03
词汇“惊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惊肃”的分析:
“惊肃”字面意思是指因惊吓而产生的严肃、紧张的状态。其中,“惊”表示惊吓、震惊,“肃”表示严肃、庄重。
由于“惊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出现,用以描述一种因突发**或惊人消息而导致的严肃氛围。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
“惊肃”由两个汉字组成,“惊”和“肃”。在古代汉语中,“惊”有惊吓、惊动的意思,“肃”则有严肃、庄重的含义。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因惊吓而产生的严肃状态的词汇。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惊肃”可能用来描述一种对重大**的严肃反应,如国家领导人的逝世、重大自然灾害等。
“惊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不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突然的、不可预知的变化,这种变化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和严肃对待。
由于“惊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惊肃”来描绘一种突如其来的严肃氛围,例如:
“惊肃”可能让人联想到寂静的夜晚、紧张的气氛,或者是电影中关键时刻的沉默和紧张的音乐。
由于“惊肃”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或者需要通过解释来传达相似的情感和氛围。
“惊肃”是一个描述因惊吓而产生的严肃状态的词汇,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尽管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在学*语言时,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语言细微差别的理解。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肃】
(会意。小篆字形。表示人战战兢兢,非常畏惧小心。本义:{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训文》-肃,持事振敬也。 、 《左传·文公十八年》-忠肃共懿。 、 《诗·大雅·思齐》-肃肃在庙。 、 《国语·楚语》-又能齐肃衷正。 、 《国语·周语》-宽肃宣惠。 、 《汉书·五行志》-貌之不恭,是谓不肃。 、 《后汉书·邓皇后传》-入掖庭为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
【组词】
肃敬、 肃迓、 肃奉、 肃括、 肃修、 肃如、 肃服、 肃然、 肃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