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1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10:22
“惊走”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因惊吓而逃跑。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动物因为突然的惊吓、恐惧或意外情况而迅速离开原地,寻求安全。
在文学作品中,“惊走”常用来形容人物因突发**而慌乱逃离,增添紧张气氛。在口语中,这个词可以用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小惊吓,如突然的响声吓得人跳起来。在专业领域,如动物行为学,可能会用来描述动物因感知到威胁而迅速逃离的行为。
同义词中,“逃窜”强调慌乱无序的逃跑,“奔逃”强调快速而有力的逃跑,“惊逃”则强调因惊吓而逃跑。反义词则表示相反的行为,即不离开原地。
“惊走”由“惊”和“走”两个字组成。“惊”字古汉语中指马因受惊而跳跃,后泛指惊吓;“走”字古汉语中指跑,现指行走。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形成了描述因惊吓而逃跑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惊走”常出现在描述战争、狩猎或自然灾害的文献中,用以描绘人们在危急情况下的反应。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小惊吓。
“惊走”这个词给人带来紧张和不安的情感反应。联想上,可能会想到突然的响声、意外的**或是突如其来的危险。
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在夜晚听到奇怪的声音,惊走到了另一个房间,后来发现只是风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忽闻异响,心惊走,月下独徘徊。”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或动物突然跳起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突然的响声或是急促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cared off”或“frightened away”,都表达了因惊吓而逃离的意思。
“惊走”这个词在描述因惊吓而逃跑的情境中非常实用,能够准确传达紧张和不安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走】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走,趋也。 、 《诗·大雅·緜》-来朝走马。 、 《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险其走。 、 《吕氏春秋·期贤》-若蝉之走明火也。 、 《大戴礼记·诸侯迁庙》-在位者皆反走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飞沙走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几欲先走。
【组词】
走马观花;走堂的、 走塘的、 走百病、 走骤、 走丸、 走解、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