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2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22:02
“一视”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平等看待或同等对待。它强调在处理事物或对待人时,不区分差异,给予相同的关注和重视。
“一视”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如《论语》中提到的“君子不器”,即强调不应因外在条件而对人有所区别。随着社会的发展,“一视”逐渐被用来强调平等和公正的理念。
在**文化中,“一视”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有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法律、教育和社会政策中,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一视”这个词汇给人以公正、平等的正面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一个和谐、没有歧视的社会环境,激发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学校担任志愿者时,见证了老师们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态度,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公平对待每个人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一视”:
在爱的光辉下,我们一视同仁,
不分贵贱,不问出身。
心中的天秤,永远平衡,
因为爱,我们平等相待。
“一视”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平衡的天平,或者一幅描绘不同人群和谐共处的画面。在听觉上,它可能与平和、公正的声音相关联。
在英语中,“一视”可以对应为“treat equally”或“fair treatment”,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平等和公正的追求是普遍的。
“一视”这个词汇在强调平等和公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起到关键作用,也反映了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一视”有助于我更好地传达平等和公正的理念。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