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3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33:01
“坐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坐在柴草上,嘴里含着苦胆,比喻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了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为了不忘国耻,每天坐在柴草上,嘴里含着苦胆,以此激励自己不忘复仇。
在文学作品中,“坐薪尝胆”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坚韧不拔和决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是一个有力的表达方式。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心理学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
同义词:卧薪尝胆、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反义词: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自暴自弃
“坐薪尝胆”源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描述了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的自我激励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以表达坚韧和决心。
在文化中,“坐薪尝胆”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对于坚韧和毅力的重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坚持和奋斗的精神。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他在事业上遭遇了重大挫折,但他选择了坐薪尝胆,最终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功。这个成语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风雨中,我坐薪尝胆,
不畏艰难,不惧险阻。
心中的火焰,永不熄灭,
只为那一天,辉煌再现。
想象一个人坐在柴草上,嘴里含着苦胆,周围是荒凉的环境,这种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吹过柴草的声音,以及内心的坚定和决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rning the midnight oil”(熬夜苦读),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表达了努力和坚持的精神。
“坐薪尝胆”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有力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坚韧和决心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
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愿陛下思夷狄轻侮中原之耻,~,不忘修政。
1.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2.
【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薪,荛也。 、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收秩薪柴。 、 《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薪蒸材木。 、 《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 、 《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 、 《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 、 《孟子》-毁伤其薪木。 、 《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组词】
薪火、 薪桂、 薪柴、 薪樵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宋·苏洵《六国论》-抱薪救火。
【组词】
薪采、 薪桂、 薪蒸、 薪火相传
3.
【尝】
(形声。从旨,尚声。“旨”,滋味美。本义:辨别滋味,品尝)。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月令》-天子乃以雏尝黍。 、 《礼记·曲礼》-臣先尝之。 、 《论语》-不敢尝。 、 《汉书·礼乐志》-百鬼迪尝。 、 《诗·小雅·甫田》-尝其旨否。
【组词】
尝酒;尝食、 尝酎
4.
【胆】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引证】
《说文》。俗字作“胆”。-膽,连肝之府也。 、 《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 《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 、 李白《行路难》-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组词】
胆结石、 胆裂、 胆裂魂飞、 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