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1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17:02
垂髫(chuí tiáo)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儿童的头发下垂的样子。在古代,儿童的头发通常不束起来,而是自然下垂,因此“垂髫”常用来代指儿童或童年时期。
文学语境:在古典文学中,“垂髫”常用来描绘儿童的天真无邪和纯真,如“垂髫小儿”、“垂髫之年”等表达。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更多地出现在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或文化研究领域,可能会讨论“垂髫”在古代社会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同义词:童稚、幼童、孩提
反义词:成年、壮年、老年
“垂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髫(tiáo)指的是儿童的头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逐渐固定,主要用来形容儿童或童年时期。
在**传统文化中,儿童被视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垂髫”这个词汇也带有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祝福的意味。
“垂髫”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温馨、纯真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我常常看到邻里的小孩们头发自然下垂,那时候我们称之为“垂髫”,这个词汇让我想起了那些简单而快乐的时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垂髫”:
垂髫的时光,如梦如幻,
童真的笑声,回荡在心间。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小孩子在阳光下奔跑,头发随风飘扬,这个画面让人联想到“垂髫”的意象。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ildhood”或“child”,但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能够完全传达“垂髫”所包含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垂髫”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儿童的外貌特征,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化的深度。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髫】
(形声。从髟,召声,髟(biāo)头发下垂的样子。本义:小孩的下垂头发) 古时候小孩前额下垂的头发,引伸以指童年。
【引证】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组词】
髫稚、 髫草、 髫儿、 髫岁、 髫发、 髫齿、 髫龀、 髫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