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1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15:29
坐舱: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供人坐着进行某种活动,尤其是在交通工具中,如飞机的客舱、船只的船舱、汽车的后座等。它强调的是一个供人坐下并可能进行休息、工作或其他活动的空间。
坐舱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坐”和“舱”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坐”指的是坐下的动作,“舱”则指的是船上的房间或空间。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各种交通工具中的乘客空间。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坐舱可能代表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体验。例如,在商务舱和经济舱的区分中,坐舱的舒适度和服务水平反映了乘客的经济能力和旅行期望。
坐舱可能让人联想到旅行的开始和结束,家的舒适,或是工作的紧张。它可能带来期待、放松或是压力的情感反应。
个人经历中,坐舱可能与特定的旅行记忆相关,如家庭度假、商务出差或是独自探险。
在诗歌中,坐舱可以被描绘为一个微型的世界,每个乘客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目的地。
坐舱可能让人联想到飞机起飞时的轰鸣声,或是游轮上轻柔的海浪声。视觉上,它可能与舒适的座椅、柔和的灯光和窗外的美景相关联。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坐舱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cabin”通常指的是小屋或船舱,而在德语中,“Kabine”可能指的是更广泛的封闭空间,包括浴室或电话亭。
坐舱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物理空间,还承载了旅行体验、社会地位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坐舱的多重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感受。
1.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2.
【舱】
(形声。从舟,仓声。本义:船上居人置物的部位)。
船或飞机中分隔开来载人或装东西的部分。
【引证】
明·魏学洢《核舟记》-中轩敞者为舱。
【组词】
客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