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3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36:15
坐褥 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古代用于坐卧的垫子,通常由棉花、草或其他柔软材料制成,用于增加坐卧时的舒适度。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历史描述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文学作品中,坐褥 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生活场景,增添历史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古代家具或室内装饰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坐褥 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古代生活用品。
坐褥 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坐”指坐下,“褥”指垫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描述古代生活或特定文化背景时仍被使用。
在古代**,坐褥不仅是生活用品,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材质和装饰的坐褥反映了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
坐褥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宁静与优雅,也可能唤起对过去生活方式的怀旧情感。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看到过展示的古代坐褥,这让我对古代人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坐褥 融入描述古代宫廷的场景:
金碧辉煌的宫殿里, 坐褥如云,柔软而温暖, 帝王坐于其上, 威严与舒适并存。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贵族坐在华丽的坐褥上,周围是精致的家具和装饰,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古筝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家具可能被称为“垫子”或“坐垫”,但其材质和装饰可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文化的特色。
坐褥 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了解和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生活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2.
【褥】
(形声。从衣,辱声。本义:坐卧的垫具) 同本义。
【引证】
《三苍》-褥,荐也。 、 明·刘基《苦斋记》-寝必重褥。
【组词】
褥甸、 坐褥;褥垫;褥席、 褥子;褥位、 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