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3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37:43
词汇“握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与书法、篆刻相关的语境中。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握篆”进行深入分析。
“握篆”字面意思是指握持篆刻工具,特别是指握持篆刻刀进行篆刻创作的动作。篆刻是**传统艺术之一,握篆即指篆刻家在进行篆刻时的手势和技巧。
在文学作品中,“握篆”可能用来形容某人专注或熟练地进行篆刻创作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专业。在专业领域,如书法、篆刻艺术的研究和教学中,“握篆”是一个重要的术语,用来描述篆刻的基本技巧。
同义词:执刀、刻篆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汇非常特定,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握篆”一词源于**古代的篆刻艺术。篆刻起源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后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握篆”这个词汇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篆刻技艺的专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篆刻被视为文人雅士的必修技艺之一,与书法、绘画并列。因此,“握篆”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动作,也象征着文人的修养和品味。
提到“握篆”,我联想到的是一种沉静、专注的艺术创作过程,以及篆刻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源于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敬仰。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我没有亲自握篆的经历,但我欣赏过篆刻作品,并对这种艺术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握篆”:
墨香飘溢书案间,
握篆刻石心自闲。
篆文流转千年韵,
艺术传承意绵绵。
视觉上,“握篆”让我想到篆刻家手持刻刀,在石材上刻画出精美的篆文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刻刀与石材摩擦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安静的工作室中显得格外清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握篆”的词汇,因为篆刻是**特有的艺术形式。不过,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雕刻艺术,如西方的雕刻和版画,虽然工具和材料不同,但创作过程中的专注和技巧是相似的。
通过对“握篆”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技术动作的词汇,更是*传统艺术精神和文化传承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丰富的文化遗产。
1.
【握】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握,搤持也。 、 《广韵》-握,持也。 、 《仪礼·乡射礼》-长尺有握。 、 《楚辞·九章·怀少》-私握臣手。 、 《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手握刀。
【组词】
握君、 握篆、 握算、 握镜、 握节、 握炭流汤
2.
【篆】
(形声。从竹,彖(tuàn)声。从竹,与简册有关。本义:即篆书。汉字的一种书体,通常包括大篆、小篆,一般指小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史籀所作为大篆,李斯所作为小篆,又有以摹印者为缪篆。其实许君所云八体,唐元度所云十体,下至韦绩所云五十六种云,梦英所云十八种书,皆得之篆也。-篆,引书也。谓引笔而箸之于竹帛。 、 左思《吴都赋》。注:“篆书于素也。”-鸟书篆素。 、 明·魏学洢《核舟记》-用篆章一。
【组词】
篆炉、 篆体、 篆虫、 篆题、 篆隶、 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