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2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20:15
“握管怀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握着笔管,怀里揣着铅块。这个成语比喻文人墨客随时准备写作,形容他们勤奋好学,随时准备记录或创作。
在文学语境中,“握管怀铅”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的勤奋和专注,如在古代诗词中描述文人挑灯夜读、随时准备写作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教育领域,可能会用来形容学者的敬业精神。
“握管怀铅”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的生活*惯。在古代,文人常用铅笔(一种用铅制成的书写工具)进行草稿的书写,因此“怀铅”意味着随时准备写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文人的勤奋和专注。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墨客被视为社会的精英,他们的勤奋和专注被广泛赞扬。因此,“握管怀铅”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化的热爱。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欣赏。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灯下苦读、勤奋创作的文人形象,他们的专注和执着令人感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下教学中的灵感和学生的反馈。他的这种*惯让我深刻理解了“握管怀铅”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握管怀铅夜未央, 灯下笔耕字字香。 墨痕深处见真意, 文心雕龙梦飞扬。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位文人坐在书桌前,手中握着笔,桌上散落着纸张和铅块。听觉上,我可以想象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以及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ways ready to write”或“constantly writing”,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表达的意思相似,都是形容一个人随时准备写作或记录。
“握管怀铅”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文人的勤奋和专注,也反映了他们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保持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创作的热情。
余之无力,殆与东里少时伯促,犹冀以暇日~,拣卷小书短者抄之。
1.
【握】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握,搤持也。 、 《广韵》-握,持也。 、 《仪礼·乡射礼》-长尺有握。 、 《楚辞·九章·怀少》-私握臣手。 、 《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手握刀。
【组词】
握君、 握篆、 握算、 握镜、 握节、 握炭流汤
2.
【管】
(形声。从竹,官声。本义: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
【引证】
《说文》-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 《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 《淮南子·原道》。注:“管,箫也。”-建钟鼓,列管弦。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组词】
管色、 管儿、 管弦、 管说、 管音
3.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
4.
【铅】
遵循,因袭。 同: 沿
【引证】
《荀子·礼论》。杨??注:“铅与沿同,循也。”-越月逾时,则必反铅过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