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3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36:25
词汇“不对”在中文里通常表示某事物或情况不符合预期、标准或正确性。字面意思是指“不正确”或“不合适”。
“不对”是由“不”和“对”两个字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对”表示正确或合适。在古代汉语中,“对”已有正确、合适的含义,而“不”作为否定词,两者结合形成了“不对”这一表达。
在中华文化中,“对”与“错”是评价行为和言论的基本标准。因此,“不对”在社会交往中常用来指出错误或不适当的行为,具有较强的社会规范意义。
“不对”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失望、不满或担忧。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错误、失败或不愉快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不对”来纠正朋友或家人的错误,或在工作中指出同事的错误。
在诗歌中,“不对”可以用来创造一种不和谐或冲突的氛围:
春风拂面,却感不对, 花儿笑颜,心却沉醉。
在英语中,“不对”可以对应为“incorrect”或“wrong”。在不同文化中,对正确与错误的认知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相似。
“不对”是一个基础且常用的词汇,它在指出错误和表达不同意时非常有用。了解其多样的用法和语境,有助于更准确和恰当地使用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对于提高沟通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