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6:36
“不就”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作连词或副词,表示“不就是”或“不就是……吗”的意思。它用来强调某事物或情况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是对之前提到的事物进行确认或重申。
“不就”由“不”和“就”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就”有接近、完成的意思,而“不”表示否定。随着语言的发展,“不就”逐渐演变成表示确认或强调的用法。
在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不就”常用于日常交流,用来表达一种轻松或不以为意的态度。它反映了人交流中的一种含蓄和委婉。
“不就”给人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有时也带有一种不屑或轻视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对话和轻松的交流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不就”来回应朋友的抱怨或问题,表示我对事情的看法很简单或不以为意。例如,当朋友抱怨工作压力大时,我可能会说:“不就是工作嘛,放松点就好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就”:
春风不就是温柔的抚摸,
夏雨不就是热情的拥抱,
秋叶不就是离别的叹息,
冬雪不就是纯洁的誓言。
“不就”让人联想到轻松的对话场景,可以想象两个人在咖啡馆里轻松交谈的画面。听觉上,它让人想到轻松的语调和随意的语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sn't it just”或“it's just”,用来强调某事的显而易见性或简单性。
“不就”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丰富的用法。通过对“不就”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就】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