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5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7:30
卯不对榫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卯眼和榫头不对应”,比喻事物之间不协调、不吻合。在木工工艺中,卯眼是用来插入榫头的凹槽,如果卯眼和榫头不匹配,就无法紧密结合。因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之间存在矛盾或不和谐的状态。
这个成语源自**传统的木工工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比喻事物之间的不协调。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更加广泛。
在**文化中,木工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卯不对榫这个成语体现了对工艺精度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批评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或不合理的安排。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挫败感和不满足感,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不完美的状态。在思考和表达中,它提醒人们注意事物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团队合作中成员之间意见不合,导致项目进展缓慢,这时我就会想到“卯不对榫”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情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星辰与夜空,本是天作之合,
却有时,卯不对榫,光影错落。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原本应该紧密结合的木块,因为卯眼和榫头不匹配而无法连接。这种视觉形象传达了不协调和分离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 of sync”或“not fitting together”,但这些表达没有“卯不对榫”那样具体的文化和工艺背景。
“卯不对榫”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不匹配,也广泛应用于描述人际关系和计划执行中的不协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的词汇。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能够在我的表达中更加灵活地使用它。
1. 【卯】 (象形。象两扇门打开之形。本义:门开着)。 用以纪月,即农历二月。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4. 【榫】 框架结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的接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