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5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56:35
安闲自在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心情平静,无所牵挂,生活舒适自在。这个词汇强调的是一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人的生活态度或心理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安闲自在 常用来描绘主人公在自然环境中的悠闲生活,如田园诗中的人物。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假期或退休后的生活状态。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心理学或生活方式相关的主题。
同义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闲适 反义词:忙碌、紧张、焦虑、拘束
安闲自在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个词更多地被用来表达对慢生活的向往。
在文化中,安闲自在** 常常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相联系,强调顺应自然,不强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反映了人们对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反思和追求更为平衡的生活方式。
安闲自在 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阳光下的午后、轻柔的风和宁静的湖泊。它激发的是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感到压力大时,我就会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闲自在的环境中,这有助于我放松心情,重新找到内心的平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阳光洒满小径,
鸟鸣伴我行。
心中无挂碍,
安闲自在生。
安闲自在 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湖边,微风拂面,鸟儿在枝头歌唱,这样的场景可以通过轻柔的音乐和宁静的画面来表现。
在英语中,安闲自在 可以对应到 "carefree and relaxed" 或 "at eas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状态相似。
安闲自在 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也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在学*语言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平衡。
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贤契们不必介怀,只恐朝廷放不下我;若能休致,老夫倒得个~。
1.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2.
【闲】
(会意。从门中有木。本义:栅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闲,阑也。 、 《易·家》。注;“阑也。”-人闲有家。 、 《易·大畜》。注:“阂也。”-日闲舆卫。 、 《周礼·虎贲氏》。郑玄注:“闲,梐枑。”贾公彦疏:“闲与梐枑皆禁卫之物。”-舍则守王闲。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在,存也。 、 《易·乾》-见龙在田。 、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 、 、 《淮南子·原道》-则无所不在。 、 《大戴礼·曾子立事》-在往者,在来者。
【组词】
在生日、 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 在堂、 父母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