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9:05
词汇“昧明”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昧”和“明”这两个字的含义来尝试构建一个可能的解释和分析。
结合这两个字,“昧明”可能指的是一种介于无知和智慧之间的状态,或者是指在某些情况下虽然知道但选择不明确表达的状态。
由于“昧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人物的内心状态或行为,如在某些情况下人物选择保持沉默或不明确表态。
由于“昧明”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但“昧”和“明”作为单独的词汇,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昧明”可能被视为一种策略或智慧,特别是在需要保持中立或避免直接冲突的情况下。
“昧明”可能给人一种模糊不清、难以捉摸的感觉,有时也可能被视为一种策略或智慧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选择“昧明”的态度,以避免直接冲突或保护自己的利益。
在诗歌或故事中,“昧明”可以用来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行为,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复杂性。
结合图片或音乐,“昧明”可能让人联想到模糊的影像或朦胧的音乐,传达一种不确定或神秘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昧明”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或概念可能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中。
尽管“昧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复杂心理状态或行为的工具。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昧】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 《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 、 《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 《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 、 《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 、 《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 昧然、 昧昧、 昧色、 昧明
2.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