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9:00
“志美行厉”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综合起来,“志美行厉”形容一个人既有远大的志向,又追求美好的品质,同时在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表现出一种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决心。
在不同的语境中,“志美行厉”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志美行厉”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汉语中被广泛使用,成为评价一个人品格的重要标准。
在**传统文化中,“志美行厉”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呼应,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品格和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有远大志向并严格自律的人。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我。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一位领导,他总是以“志美行厉”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团队,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志美行厉,心怀天下,步履坚定,不负韶华。”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目光坚定,背后是壮丽的日出。这样的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志美行厉”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pire to greatness and act with rigo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志美行厉”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评价标准,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明白了追求卓越和严格自律的重要性。
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1.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
2.
【美】
(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美,甘也。 、 《管子·五行》。注:“谓甘露醴泉之类也。”-然后天地之美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食必珍美。
【组词】
美酒;美甘甘、 美味、 美食
3.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4.
【厉】
(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同本义。
【引证】
、 《诗·大雅》。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涉渭为乱,取厉取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