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2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26:04
志略: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志”通常指意志、志向或决心,而“略”可以指计划、策略或简要的描述。因此,“志略”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志向和计划,或者更广泛地说,是指一个人的抱负和策略。
在文学中,“志略”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角色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精明的策略,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或政治,它可能用来描述一个人的长期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
同义词:抱负、谋略、策略、规划 反义词:无志、无谋、盲目、随意
“志略”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志”和“略”在古代汉语中都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集中在描述个人的长远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上。
在**文化中,“志略”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联系,强调个人不仅要有高尚的志向,还要有实现这些志向的智慧和策略。
“志略”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有远见和智慧的领导者或创新者,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鼓励我们要有远大的志略,并教导我们如何制定实现这些志略的计划。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志略”:
星辰指引着志略的方向,
智慧是航行的灯塔,
在波涛中坚定不移,
向着梦想的彼岸航行。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智者在星空下规划着未来的蓝图,背景音乐是深沉而富有节奏的古典音乐,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志略”的深远和宏大。
在英语中,“志略”可以对应为“ambition and strategy”,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
“志略”这个词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个人的志向,还强调了实现这些志向所需的智慧和策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志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目标和计划。
1.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
2.
【略】
(形声。从田,各声。本义:封疆土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略,经略土地也。 、 《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土地,定城国,制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