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4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46:30
“没嘴的葫芦”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没有开口的葫芦,即葫芦没有被切割或钻孔,因此无法用来装东西或作为容器使用。在比喻意义上,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自己,或者形容某个事物缺乏沟通的渠道或表达的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没嘴的葫芦”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角色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辞。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汇来形容一个朋友或同事在社交场合中不怎么说话。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如果涉及到沟通或表达的问题,也可能被引用。
“没嘴的葫芦”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对葫芦这种植物果实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其比喻意义扩展到人的性格特征和沟通方式上。
在**文化中,葫芦常常被赋予吉祥和保护的象征意义,但“没嘴的葫芦”则更多地与负面或中性的含义相关,反映了社会对于沟通和表达能力的重视。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或被忽视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无法表达自己的状态。它也可能让人感到同情,因为沉默往往与无力感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用这个词汇来形容一个在团队中不太发言的同事,提醒自己要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像没嘴的葫芦,心中千言万语,却无声无息。”
看到“没嘴的葫芦”,我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完整的、未加工的葫芦形状,以及与之相关的宁静或沉默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比喻如“沉默的石头”或“无声的影子”可能在不同文化中存在。
“没嘴的葫芦”这个词汇在描述沟通障碍或个人性格特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能够传达出一种深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比喻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
1.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2.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
3.
【的】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鲜明的样子。
【引证】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
4.
【葫】
(形声。从芔,胡声。本义:蔬菜名。即“大蒜”)。
【引证】
《尔雅翼》-蒜有大小,大蒜为葫,小蒜为蒜。
5.
【芦】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引证】
《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芦,芦菔也。 、 《方言》三-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
【组词】
芦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