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3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38:43
烛火:字面意思是指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微弱的、温暖的光源,常用来象征希望、温暖、生命力或短暂的美丽。
烛火一词源自古代对蜡烛燃烧现象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从物理现象转变为情感和象征的表达。
在许多文化中,烛火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如在**仪式、纪念活动或庆祝场合中。它代表着光明、希望和生命的延续。
烛火常带给人温暖、安慰和宁静的感觉。它也让人联想到孤独、沉思和回忆。
在某个停电的夜晚,我点燃了几支蜡烛,烛火的光芒让我感到安心和放松。
诗歌:
在寂静的夜里,
烛火轻轻摇曳,
如同心中的希望,
在黑暗中闪烁。
烛火常让人联想到柔和的光线和轻微的燃烧声,带来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烛火都具有类似的象征意义,如在西方文化中的圣诞节和东方文化中的清明节。
烛火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物理现象,更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它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深层次的思考。
1.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