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3:25
“七月流火”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七月》。字面意思是指在农历七月,火星(即心宿二)在黄昏时分从天空中逐渐西沉,象征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事物的衰落或时间的流逝。
在文学中,“七月流火”常被用来描绘季节的变迁或表达时光荏苒的感慨。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状态的逐渐衰退。在专业领域,如天文学或气象学,它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天文现象或季节变化。
“七月流火”源自《诗经》,最初描述的是天文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比喻事物的衰落和时间的流逝。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来表达一种感慨或比喻。
在**传统文化中,季节的变化常常被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七月流火”不仅描述了天文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周期的认识。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它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萧瑟和岁月的无情,引发对生命短暂和变化无常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七月流火”来形容一个项目的逐渐衰退,这个成语帮助我更生动地表达了那种无法逆转的趋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七月流火,秋风起,落叶纷飞,岁月无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黄昏时分,火星逐渐西沉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涉及不同的天文现象或季节变化,例如西方的“Autumn leaves”(秋叶)也有类似的感慨时光流逝的意味。
“七月流火”不仅是一个描述天文现象的成语,更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表达。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3.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4.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