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7:06
词汇“烛燎”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烛”和“燎”。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烛燎”进行深入分析。
“烛燎”字面意思是指用烛火照亮或燃烧。其中,“烛”指的是蜡烛,一种用于照明的物品;“燎”则有燃烧、照亮的意思。结合起来,“烛燎”可以理解为用烛火来照明或燃烧某物。
“烛”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指用芦苇或竹子制成的火把;“燎”字则有燃烧的意思,古时也指大火。随着时间的推移,“烛”逐渐指代蜡烛,而“燎”则保留了燃烧的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烛燎常与节日、祭祀等活动相关,如元宵节的灯笼、清明节的扫墓等。
“烛燎”给人以温暖、宁静的情感联想,也常与回忆、怀旧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在停电的夜晚,点燃蜡烛(烛燎)可以带来一丝光明和温暖,缓解黑暗带来的不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隐匿,唯有烛燎,照亮心扉。”
视觉上,烛燎让人联想到柔和的黄色光芒和摇曳的火焰;听觉上,可能联想到蜡烛燃烧时的轻微噼啪声。
在西方文化中,烛燎也常用于**仪式、纪念活动等,如教堂的烛光、纪念日的烛台等。
“烛燎”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具有实际的照明意义,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
2.
【燎】
照明。
【引证】
《吕氏春秋·精谕》-桓公虽不言,若暗夜而烛燎也。
夜猎。
【引证】
《潜夫论》-昔有司原氏者,燎猎中野。
【组词】
燎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