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4:11
“烛影摇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烛光下的影子摇曳,映照出红色的光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温馨或是某种浪漫、神秘的氛围。
在文学作品中,“烛影摇红”常被用来描绘夜晚的场景,营造一种温馨、浪漫或是略带忧郁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通过类似的表达来传达相似的情感或场景。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直接使用,但在艺术、设计等领域,可能会借鉴其营造氛围的意境。
同义词:
反义词:
“烛影摇红”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与古代文人对夜晚烛光的描写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成为描绘夜晚氛围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烛光常常与温馨、浪漫、神秘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在古代,烛光也是夜晚读书、思考的重要光源,因此“烛影摇红”也常常与文人墨客的夜生活联系在一起。
“烛影摇红”这个成语给人以温馨、宁静、浪漫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夜晚的宁静时光,或是与爱人共度的浪漫时刻。这种联想也使得这个成语在表达情感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朋友家的书房里,夜晚只有烛光照明,那种烛影摇红的感觉让我感到非常宁静和放松。那是一个思考和交流的美好夜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
烛影摇红处,
心随光影动,
思绪如潮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夜晚书房中烛光摇曳的画面,红色的光影在墙上跳动,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钢琴曲或是古典音乐,增强这种宁静、浪漫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lickering candlelight”,用来形容烛光摇曳的情景。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能传达出相似的温馨、浪漫的氛围。
“烛影摇红”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浪漫,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1.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
2.
【影】
(形声。从彡,景声。彡(shān),毛饰花边形。本义:影子;因挡住光线而投射的暗影)。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影,形影。 、 《吕氏春秋·功名》-犹表之与影。 、 《淮南子·修务》-吾日悠悠惭于影。
3.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
4.
【红】
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同: 工
【引证】
《汉书·郦食其传》-农夫释耒,红女下机。 、 《汉书·董仲舒传》-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