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0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04:07
弃物:字面意思是指被丢弃、不再使用的物品。基本含义是指那些被主人放弃、不再需要或不再有用的东西。
“弃物”一词源于古汉语,其中“弃”意为抛弃,“物”指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更加广泛,涵盖了从日常生活垃圾到工业废物的各种物品。
在现代社会,“弃物”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加,如何处理和减少弃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弃物”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废弃、无用、被遗忘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脏乱的环境、资源的浪费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处理家中不再使用的物品,如旧家具、电器等,这些都可以被称为“弃物”。
在诗歌中,可以将“弃物”比喻为被社会遗忘的人或事物,如:
在繁华的街头,
弃物静静躺着,
无人问津,
如同被遗忘的灵魂。
在英语中,“弃物”可以对应为“waste”或“garbage”,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这些词汇的使用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弃物”是一个多面性的词汇,它不仅指实际的物品,还承载着文化、社会和情感的含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弃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