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9:17
“班门调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头”,比喻在内行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秋水》:“鲁班之门,调斧者多矣。”鲁班是**古代著名的木匠,技艺高超,因此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头,显然是不自量力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那些自以为是、不自量力的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提醒某人不要在专家面前卖弄自己的知识或技能。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在专业人士面前炫耀自己的浅*知识。
“班门调斧”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中,后来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不自量力的典型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专家和内行是一种美德。因此,“班门调斧”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于谦虚和自知之明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学,不要在专家面前炫耀自己的浅*知识。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讽刺和嘲笑。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自以为是、不自量力的人,提醒人们在专家面前要保持谦虚。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在专业人士面前夸夸其谈,结果被对方轻描淡写地指出了错误,这时我就会想到“班门调斧”这个成语,提醒自己要保持谦虚和学*的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将“班门调斧”融入到对自大行为的讽刺中:
鲁班门前调斧声,
自以为是笑谈中。
谦虚学*方为道,
莫让无知显露锋。
想象一个场景:在一个古老的木工作坊前,一个年轻人自信满满地挥舞着斧头,而旁边站着的是技艺高超的鲁班,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微笑,仿佛在说:“年轻人,你还差得远呢。”这样的场景可以带来视觉上的联想,而听觉上,斧头砍木的声音和旁观者的窃窃私语也能增强这种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teach your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意思是教一个经验比你丰富的人做事,与“班门调斧”有相似的讽刺意味。
“班门调斧”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谦虚和自知之明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尊重专家,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要在不了解的领域卖弄自己的知识。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种文化智慧的体现。
庸碌小巫,怎敢在班门调斧,然老先生台命殷殷,又不敢违,却将奈何?
1.
【班】
(会意。从玨,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
【引证】
《说文》-班,分瑞玉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组词】
班瑞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
3.
【调】
清晨,早晨 同: 朝
【引证】
《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组词】
调饥
4.
【斧】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斧,斫也。 、 《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丧其资斧。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 、 宋·苏轼《石钟山记》-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组词】
斧柯、 斧脑、 斧砧、 斧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