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2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26:52
丝瓜是一种葫芦科植物,学名为Luffa cylindrica。它的果实长而细,表面有纵向的棱纹,成熟后内部纤维化,可用于洗涤或作为填充材料。丝瓜在亚洲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等地广泛种植和食用,其嫩果可作为蔬菜烹饪。
丝瓜一词源自中文,其名称反映了其外观特征(丝状的瓜)。在古代,丝瓜就已经被人们栽培和利用,其名称和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固定下来。
在**文化中,丝瓜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为其形状类似古代的钱币,寓意财富和好运。此外,丝瓜的药用价值也被广泛认可,被用于清热解毒、利尿等。
丝瓜给我的联想是清新和自然。它让我想到夏天的田园风光和家常的烹饪香气,带有一种朴实无华的美感。
在我的家乡,丝瓜是常见的蔬菜之一。每到夏天,家里就会用丝瓜做各种菜肴,如丝瓜汤、丝瓜炒肉等,这些都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丝瓜:
丝瓜藤下,绿荫如织, 夏日炎炎,清风徐来。 瓜熟蒂落,丝络轻柔, 洗净尘埃,回归自然。
看到丝瓜,我可能会联想到绿色的藤蔓和细长的果实,听到夏日蝉鸣和风吹过瓜叶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丝瓜被称为“Loofah”或“Sponge Gourd”,其使用和认知主要集中在纤维的清洁用途上,而在亚洲文化中,丝瓜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更为突出。
通过对丝瓜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文化价值。丝瓜不仅是一种植物和食材,也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应用价值。
1.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
2.
【瓜】
(象形。小篆字形,两边象瓜蔓,中间是果实,是藤上结瓜的形象。从“瓜”的字,多与瓜果有关。草木蔓生植物名。种类很多,果实也称瓜)。
同本义 。属于双子叶植物瓜科。
【引证】
《诗·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摘下)壶(葫芦)。 、 《诗经集注》-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 、 《诗·大雅·绵》-绵绵瓜瓞。
【组词】
瓜田、 瓜润、 瓜练、 瓜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