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3:01
“好生之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爱护生命的美德”。它强调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体现了慈悲和仁爱的道德观念。
在文学作品中,“好生之德”常用来赞扬那些具有慈悲心肠、不轻易伤害生命的人物或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劝诫他人不要伤害小动物或植物。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生态学,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好生之德”源自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慈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表达对生命尊重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好生之德”与儒家的仁爱思想紧密相关。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是社会和谐与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词给我带来温暖和希望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善良和慈悲的人,激励我在生活中也要秉持这样的美德。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一位朋友在街头救助受伤的小猫,他的行为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生之德”的意义。这件事也激励我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伸出援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好生之德如清泉流淌,滋润着每一个渴望温暖的灵魂。”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如小鹿在森林中自由奔跑。在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钢琴曲,传递出宁静和慈悲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compassion”或“mercy”来表达,虽然具体含义略有不同,但都强调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好生之德”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激励我们在生活中实践慈悲和仁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能够丰富我们的道德观念和情感表达。
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本当杀坏了你,上天尚有~,且饶过你罪,再不许你再此作戏也。
1.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