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2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25:54
唬鬼瞒神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欺骗鬼神,形容欺骗手段高明,连鬼神都能骗过。基本含义是指用极其巧妙的手段或谎言进行欺骗,以至于难以被识破。
在文学作品中,唬鬼瞒神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狡猾或计谋的高明。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欺骗行为或手段非常高超。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策略或谈判技巧极其巧妙。
同义词:
反义词:
唬鬼瞒神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鬼神的敬畏以及对欺骗行为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上的欺骗鬼神,而是泛指各种高明的欺骗手段。
在传统文化中,鬼神被认为是超自然的存在,能够洞察人心。因此,唬鬼瞒神** 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道德和诚信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组更多地被用来批评那些不诚实的行为。
唬鬼瞒神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欺骗、不诚实和狡猾。它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不诚信行为的警惕和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使用高明的手段进行欺骗,我可能会用唬鬼瞒神 来形容他的行为,以此表达对其不诚实行为的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将唬鬼瞒神 融入到对复杂人性的描绘中:
世事如棋局,人心似海深,
唬鬼瞒神者,终难逃天眼。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狡猾的人物在暗中策划,脸上带着狡黠的笑容,周围是阴暗的背景,营造出一种神秘和不可预测的氛围。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悬疑或紧张的音乐,来增强唬鬼瞒神 这个词汇带来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ull the wool over someone's eyes" 或 "hoodwink",这些表达也用来形容欺骗行为,但它们没有唬鬼瞒神 那种涉及鬼神的神秘色彩。
唬鬼瞒神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欺骗行为,还带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在学*这个词汇时,我更加理解了汉语成语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以及它们在表达复杂情感和概念时的独特作用。
姐姐,你休信人~,却是些趋人叹人。
1.
【唬】
恐惧,害怕。 同: 吓
【引证】
《红楼梦》-唬得目瞪口呆。
【组词】
唬杀
2.
【鬼】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鬼,人所归为鬼。 、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 、 《易·睽》-载鬼一车。 、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 、 《淮南子·本经》-苍颉作书鬼夜哭。 、 《楚辞·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林觉民《与妻书》-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组词】
鬼伯、 鬼雄、 鬼物、 鬼教
3.
【瞒】
(形声。本义:眼睑低。闭目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瞒,平目也。 、 《荀子》-酒食声色之中,则瞒瞒然。
【组词】
瞒瞒
4.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