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8:56
指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1.
【黼】
(形声。从黹(zhǐ),象缝处纵横交错之形;表示与缝衣或刺绣有关。甫声。本义:古代礼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黼,白与黑相次文。 、 《诗·小雅·采菽》-玄衮及黼。 、 《考工记·画缋之事》-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 、 《书·益稷》-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 《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
又。
【引证】
《汉书·贾谊传》-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 、 《荀子·哀公》-黼衣黻裳不茹荤。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3.
【黻】
(形声。从黹(zhǐ),象缝处纵横交错之形;表示与缝衣或刺绣有关。犮bó。本义:古代礼服上青黑相间的花纹)。
同本义。
【引证】
《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组词】
黻衣
4.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