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8:12
词汇“枢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尤其是在描述古代官职或机构时使用。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枢使”字面意思是指掌管枢机或重要事务的使者或官员。在古代,枢机通常指国家的重要机关或核心决策机构,因此“枢使”可能指的是负责传达或执行这些重要决策的官员。
在古代文献中,“枢使”可能出现在描述官职或政治机构的语境中。例如,在描述唐代或宋代的官制时,可能会提到“枢密使”,这是指掌管军事机密的官员。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用来象征权力或重要性。
“枢”字在古代汉语中指门轴或中心,引申为重要的、核心的。“使”字指使者或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枢使”这个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不再常用,但在历史文献中仍可见其踪迹。
在古代社会,官职和权力结构非常复杂,“枢使”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力和重要性的认知。它体现了古代政治文化中对权力核心的重视。
提到“枢使”,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朝廷的庄严和权力的集中。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权威和历史厚重感。
在现代生活中,“枢使”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学***古代历史或文学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政治。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朝廷的诗时,可以使用“枢使”来描绘一个权力中心的场景:
金殿深锁夜未央,
枢使秉烛议国殇。
想象一个古代宫殿的场景,官员们围绕着一张巨大的地图讨论国家大事,这个场景可能与“枢使”这个词相关联。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枢使”的词汇,但类似的官职或概念,如中世纪欧洲的“Chancellor”(大臣),也有类似的权力和重要性。
“枢使”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并在文学和历史学*中发挥作用。
1.
【枢】
(形声。从木,区声。本义:户枢。旧式门的转轴或承轴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枢,户枢也。 、 《尔雅》-枢谓这椳。又枢达北方谓之落时。 、 《易·系辞》。注:“制动之主。”释文:“门臼也。”-枢机之发。 、 《汉书·五行志》-视门枢下当有白发。 、 汉·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组词】
枢户
2.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