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1:47
词汇“毁瘵”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由两个字组成:“毁”和“瘵”。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毁瘵”进行分析:
结合起来,“毁瘵”可以理解为因疾病而导致身体或精神的严重损害或破坏。
由于“毁瘵”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因疾病导致的身体或精神上的极度衰弱。
由于“毁瘵”不常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例句:
在古代**,痨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因此,“毁瘵”可能在描述这种疾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时使用。
“毁瘵”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悲观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疾病和破坏带来的痛苦和无助。
由于“毁瘵”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它。
在创作中,可以将“毁瘵”用于描述一个角色因疾病或灾难而遭受的身心摧残,增加故事的悲剧色彩。
由于“毁瘵”涉及疾病和破坏,可以联想到一些描绘疾病和衰败的视觉艺术作品,或是悲伤和沉重的音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毁瘵”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debilitation”(衰弱)和“destruction”(破坏)。
“毁瘵”是一个具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词汇,它反映了疾病和破坏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虽然不常用,但它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在描述极端情况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2.
【瘵】
病。多指痨病。
【引证】
宋·王安石《乞退表》-念其服劳之久,悯其撄瘵之深。
【组词】
瘵鬼、 瘵疾
疾苦;困顿。
【引证】
《诗·大雅·瞻仰》。又如:瘵瘼(凋敝,衰败)-邦靡有定,士民其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