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4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43:14
毁灭:指彻底破坏、摧毁,使事物失去原有的形态、功能或存在状态。它强调的是一种极端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毁灭”一词源于古汉语,其字面意思即为“毁坏”和“灭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彻底的破坏。
在许多文化中,“毁灭”常与末日、灾难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如《圣经》中的“世界末日”或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黄昏”。
“毁灭”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悲观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失去、痛苦和绝望。
在个人经历中,“毁灭”可能与某些重大损失或失败相关,如失去亲人、事业失败等。
在诗歌中,“毁灭”可以用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哲思,如:
毁灭的火焰,燃烧着希望的残骸, 在废墟中,新的生命悄然绽放。
在不同语言中,“毁灭”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相似,如英语中的“destruction”、法语中的“destruction”等。
“毁灭”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破坏,还触及了情感和心理的层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毁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表达复杂和强烈的情感。
1.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2.
【灭】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 《尔雅·释诂》-灭,绝也。 、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