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2:12
手到拿来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手一伸就能拿到,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做到,毫不费力。基本含义是指某件事情做起来非常简单,轻而易举。
在文学作品中,手到拿来 常用来形容技艺高超或事情处理得轻松自如。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任务。在专业领域,如技术或工艺领域,它可能用来形容某项技能或操作非常熟练,几乎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
同义词:轻而易举、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 反义词:难如登天、千难万险、力不从心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事情的难易程度上有所不同,但都与手到拿来在意义上形成对比。
手到拿来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日常生活中的动作,逐渐演变为形容事情容易做的成语。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更为具体,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抽象化为现在的成语形式。
在文化中,手到拿来** 强调的是技能的熟练和经验的积累。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赞扬那些在某一领域有深厚造诣的人。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高效和熟练。在表达中,使用这个词汇可以传达出对某人能力的赞赏或对某事轻松解决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手到拿来来形容那些我熟悉且能轻松完成的任务,比如修理家中的小电器或做一些家常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技艺如风,手到拿来,
画笔轻挥,景致自来。
视觉上,手到拿来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轻松自如地完成某项任务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松愉快的音乐,象征着任务的轻松完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 piece of cake" 或 "as easy as pie",都用来形容事情非常简单。
手到拿来 这个成语简洁地表达了事情的容易程度,是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在学*语言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表达方式,使交流更加生动和准确。
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我去瓮中捉鳖,~。”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到】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到,至也。 、 《诗·大雅·韩奕》-靡国不到。 、 《战国策·齐策》-虽隆薛之城到于天。 、 《水经注·江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李斯《谏逐客书》-功施到今。 、 宋·王安石《伤仲永》-复到舅家。
【组词】
到时、 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
3.
【拿】
(会意。手合起来,表示握持,字本作“挐”。从手。奴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引证】
《水浒传》-手里拿串拍板。
【组词】
从架上拿书;用钳子拿钉子;他拿起帽子和大衣走了;别拿我的东西
4.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