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0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09:25
南北合作 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地理上位于北半球的发达国家和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可以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旨在促进共同发展、减少南北差距。
南北合作 这个词汇的词源直接来源于地理上的南北划分。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这个概念逐渐扩展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层面。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南北合作可能被视为一种理想状态,旨在减少全球不平等和促进共同繁荣。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南北合作被视为获得外部资源和技术的重要途径。
南北合作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因为它象征着合作与共赢。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国际间的友好交流和共同进步。
在个人生活中,南北合作的概念可能体现在参与国际志愿者项目、支持公平贸易产品或关注国际新闻中的相关议题。
在诗歌中,可以将南北合作比喻为“地球的两半,手牵手共舞”,强调全球团结和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不同国家代表握手的场景,象征南北合作的实现。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国际合作的歌曲,如联合国主题曲,来体现南北合作的主题。
在不同语言中,南北合作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普遍存在的。
南北合作 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概念,它不仅涉及经济合作,还包括文化交流和政治对话。理解和应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全球化的脉络,促进国际间的理解和合作。
1.
【南】
佛教用语
【组词】
南无
2.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3.
【合】
(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合,合口也。 、 《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
4.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