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1: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1:45
掘墓鞭尸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挖掘坟墓并对尸体进行鞭打。在现代语境中,它通常用来比喻对已经死去或失败的事物进行进一步的侮辱或打击,强调一种极端的报复或批判行为。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掘墓”和“鞭尸”两个动作组合而成。在古代,这种行为可能真的发生过,用于极端的复仇或惩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演变成一个比喻,用来形容对已经结束或失败的事物进行进一步的打击。
在**文化中,尊重死者是一种传统美德,因此“掘墓鞭尸”这种行为在道德上是被谴责的。这个词汇的使用往往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色彩。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厌恶和反感,因为它涉及对死者的极大不敬和对失败者的极端不宽容。这种联想可能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这个词汇,因为它带有过于强烈的负面情感和道德批判。我更倾向于使用更为温和和建设性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掘墓鞭尸的阴影下, 历史的回声在耳边低语, 不宽恕的灵魂, 在夜空中寻找安宁。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墓地、凄凉的风声和沉重的鞭打声。视觉上,可能是黑白调的画面,充满了压抑和不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icking someone when they're down”,虽然不如“掘墓鞭尸”那样强烈和具体,但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掘墓鞭尸”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道德批判意味。它提醒我们在表达不满和批评时,应该保持一定的道德底线和人文关怀。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谨慎使用这个词汇,避免不必要的情感伤害。
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春秋时期,伍子胥因父与兄被楚平王所杀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庐攻打楚国,五战五胜,打到楚国都城郢城,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掘墓鞭尸,友人反对,伍子胥说:“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他干~的事情不得人心。
1.
【掘】
(形声。从手,屈声。本义: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掘,搰也。 、 《广雅》-掘,穿也。 、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掘褚师定子之墓。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阙(掘)地下冰而床焉。 、 《仪礼·既夕记》-掘坎南顺。 、 《淮南子·说林》-土中有水,弗掘无泉。 、 《易·系辞》-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 《汉书·李广苏建传》-掘野鼠去草实。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掘地深逾寻丈。
【组词】
掘室、 掘阅、 掘藏、 掘穴
2.
【墓】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引证】
《说文》-墓,丘也。 、 《广雅》-墓,冢也。 、 《论衡·讥日》-墓,土也。 、 《周礼·墓大夫》注-冢茔之地。 、 《礼记·曲礼》-适墓不登垄。 、 《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古也墓而不坟。 、 《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 《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 、 张溥《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组词】
墓庐、 墓隧、 墓堂、 墓庭
3.
【鞭】
(形声。从革,便声。本义:皮制的马鞭)。
同本义 泛指鞭子。
【引证】
《说文》-鞭,驱也。 、 《国语·晋语》-其左执鞭弭。 、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乐府诗集·木兰诗》-北市买长鞭。 、 唐·李白《赠友人》-骏马不劳鞭。
【组词】
鞭影、 鞭镫、 鞭弭
4.
【尸】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凭几曰卧。-尸,神像也。象卧之形。 、 《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 、 《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祝延尸。 、 《礼记·曲礼》-孙可以为王父尸。 、 《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