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06:4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6:45:02
词汇“[劚掘]”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文或特定的文献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劚掘”的字面意思是用工具挖掘或开凿。其中,“劚”字意为用工具挖掘,而“掘”字则指挖掘。两者结合,强调了挖掘的动作和过程。
在古代文献中,“劚掘”常用于描述挖掘土地、矿石或其他物体的行为。例如,在描述古代矿工开采矿石时,可能会使用“劚掘”一词。在现代语境中,该词汇较少使用,通常被更常见的词汇如“挖掘”、“开凿”所替代。
“劚”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源自于古代的挖掘工具。“掘”字同样古老,源自于挖掘的动作。两者结合形成“劚掘”,强调了挖掘的工具和动作。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挖掘”等词汇。
在古代社会,挖掘是一项重要的劳动活动,涉及到农业、矿业等多个领域。因此,“劚掘”一词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劳动的重视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劚掘”一词给人以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联想,带有一种朴实和坚韧的情感色彩。
在现代生活中,“劚掘”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阅读古代文献或了解古代劳动方式时,可以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劚掘”一词来营造一种古老、朴实的氛围,例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矿工在昏暗的矿洞中劚掘矿石的场景,带有一种沉重和艰辛的视觉感受。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有力的音乐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劚掘”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来描述挖掘的动作,如英语中的“dig”或“excavate”。
“劚掘”一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古代劳动者的辛勤和智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劚】
用砍刀、斧等工具砍削。
【引证】
《说文》。按,似斤,其首如鉏。-劚,斫也。从斤,屬声。 、 《荀子·荣辱》。注:“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劚牛矢也。 、 谭嗣同《三鸳鸯篇》-莲可折,木可劚,痴骨千年同一束。
【组词】
劚玉如泥
掘;挖。
【引证】
《齐民要术》-明年劚地令熟,还于槐下种麻。
【组词】
劚田
2.
【掘】
(形声。从手,屈声。本义: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掘,搰也。 、 《广雅》-掘,穿也。 、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掘褚师定子之墓。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阙(掘)地下冰而床焉。 、 《仪礼·既夕记》-掘坎南顺。 、 《淮南子·说林》-土中有水,弗掘无泉。 、 《易·系辞》-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 《汉书·李广苏建传》-掘野鼠去草实。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掘地深逾寻丈。
【组词】
掘室、 掘阅、 掘藏、 掘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