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4:35
“临渴之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等到口渴时才去挖井。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在紧急需要时才匆忙采取措施,通常暗示这种做法为时已晚,无法解决问题。
“临渴之掘”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临渴而掘井,不亦晚乎?”这句话原本是用来比喻在紧急情况下才采取行动的愚蠢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强调提前准备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儒家思想中“未雨绸缪”的智慧,强调预防和提前准备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教育人们要有远见,不要等到问题出现才采取行动。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紧迫和焦虑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无法挽回的局面。它提醒人们要提前规划,避免陷入被动和困境。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和朋友,无论是学*还是工作,都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匆忙应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临渴之掘,井水难求, 未雨绸缪,心安无忧。”
想象一个人在炎热的沙漠中口渴难耐,四处寻找水源,却发现只能匆忙挖掘,这种场景给人一种绝望和无助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Don't leave it until the last minute”或“Better late than never”,但它们没有“临渴之掘”那种强烈的负面暗示。
“临渴之掘”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提前准备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有远见,不要等到问题出现才采取行动。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跨文化交流中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独是无米之炊,巧妇不能;~,万分难济。
1.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2.
【渴】
(形声。从水,曷声。本义:水干 )。
口渴。
【引证】
《广韵》-渴,饥渴。 、 《诗·王风·言子于役》-苟无饥渴。 、 《诗·小雅·采薇》-载饥载渴。 、 宋·苏轼《浣溪沙》-日高人渴漫思茶。
【组词】
好渴;当你渴的时候到罐子那里去喝水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掘】
(形声。从手,屈声。本义: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掘,搰也。 、 《广雅》-掘,穿也。 、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掘褚师定子之墓。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阙(掘)地下冰而床焉。 、 《仪礼·既夕记》-掘坎南顺。 、 《淮南子·说林》-土中有水,弗掘无泉。 、 《易·系辞》-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 《汉书·李广苏建传》-掘野鼠去草实。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掘地深逾寻丈。
【组词】
掘室、 掘阅、 掘藏、 掘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