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0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04:12
“渡河香象”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经典,比喻修行者达到高深的境界。字面意思是指大象渡河时,水不沾身,比喻修行者达到高深的境界,不受世俗污染。
在文学作品中,“渡河香象”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境界高远,不受外界干扰。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文化圈或对有深入了解的人群中,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人的精神境界。
“渡河香象”源自**经典,特别是《华严经》中提到的“香象渡河”,原意是指大象渡河时,水不沾身,象征着修行者达到高深的境界,不受世俗污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精神境界高远。
在传统文化中,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渡河香象”这个成语在**文化圈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形容人的精神境界,也反映了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这个成语给人以宁静、高远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远离尘嚣、追求精神升华的境界。它激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精神境界的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修行者,他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我便用“渡河香象”来形容他的精神境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喧嚣的尘世中,
我愿如渡河香象,
心境宁静,
超然物外。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只大象在清澈的河水中悠然渡过,水珠不沾其身,象征着高远的精神境界。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宁静、悠远的音乐,如**音乐,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西方文化中的“超然”(detachment)概念,也有追求精神升华的意味。
“渡河香象”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高远,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理解精神境界的高远。
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能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
1.
【渡】
(形声。从水,度声。本义:渡过,过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子史皆以度为之。”-渡,济也。 、 《汉书·贾谊传》。按,后世分用,渡河不写作“度。”-度江河,亡维楫。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然后渡扬子江。
【组词】
渡仔、 渡杯、 渡客、 夜渡沅江
2.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
3.
【香】
(会意字。据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按,谷与酒臭曰香。”-香,芳也。春秋传曰:“香稷馨香。” 、 《左传·僖公五年》-黍稷靡馨。 、 《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盛,其香始升。
4.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