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1:25
“熊罴之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熊和罴(一种类似熊的动物)的吉祥征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非常吉祥的预兆或迹象,尤其是在古代文学和神话传说中。
在文学作品中,“熊罴之祥”常用于描述重大的吉祥**或预示着好运的到来。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民俗学中,它可能被用来讨论古代的信仰和预兆。
“熊罴之祥”源自古代对动物的崇拜和神话传说。在古代,熊和罴被认为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因此它们的吉祥征兆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吉祥的预兆。
在传统文化中,动物常常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熊罴之祥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吉祥的追求。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加强某种政治或社会的正面意义。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重和神秘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它激发了对吉祥和好运的向往,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讨论中,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帮助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熊罴之祥”融入对自然和历史的赞美中,如: “在那古老的森林深处,熊罴之祥预示着春的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结合古代绘画中的熊和罴形象,可以创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视觉体验。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祭祀时的鼓声和吟唱,增强成语的历史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涉及不同的动物和象征意义,如西方文化中的“狮子的象征”,虽然象征意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特定动物的崇拜和吉祥的追求。
“熊罴之祥”作为一个成语,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提供了一种表达吉祥和好运的独特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陛下聪达,穷理尽性,面顷皇子连多夭折,~又未感应。
1.
【熊】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引证】
《说文》-熊兽似豕,山居各蛰。 、 《尔雅》-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 、 《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黄能入于寝门。
2.
【罴】
棕熊 ,熊的一种,也叫马熊或人熊,毛棕褐色,能爬树游水。胆入药。
【引证】
毛泽东《七律·冬云》-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诗·大雅·韩奕》-赤豹黄罴。
【组词】
罴九、 罴褥、 罴貅、 罴虎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祥】
(形声。从示,羊声。本义:凶吉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
同本义。
【引证】
《周书·武顺》-无道曰祥。 、 《易·系辞》-吉事有祥。 、 《国语·周语》-辰马,农祥也。 、 《左传·昭公十八年》。注:“变异之气。”-将有大祥。 、 《三国演义》-卓问肃曰:“此何祥也?” 、 《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