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6:58
“熊罴叶梦”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熊罴在树叶下做梦”,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也没有广泛接受的现代含义。在古代文学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宁静或隐逸的生活状态,或者比喻某种深沉的思考或梦想。
由于“熊罴叶梦”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自然、隐逸生活或深思熟虑的场景中。
由于该成语的罕见性,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以下是一个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隐逸、宁静、深思 反义词:喧嚣、忙碌、浮躁
“熊罴叶梦”的词源不详,它可能源自古代文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和自然常常被视为理想的生活状态。因此,“熊罴叶梦”可能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这个成语可能唤起一种宁静、深沉和远离尘嚣的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山林、清新的空气和内心的宁静。
由于该成语的罕见性,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然而,如果在一个需要表达隐逸或深思的场合,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增添文学色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宁静的山林,熊罴在树叶下安详地休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自然的声音,如鸟鸣和风声。
由于“熊罴叶梦”是一个非常特定的汉语成语,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然而,类似的隐逸和自然主题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
“熊罴叶梦”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加对汉语文化和文学的理解,但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太实用。
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1.
【熊】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引证】
《说文》-熊兽似豕,山居各蛰。 、 《尔雅》-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 、 《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黄能入于寝门。
2.
【罴】
棕熊 ,熊的一种,也叫马熊或人熊,毛棕褐色,能爬树游水。胆入药。
【引证】
毛泽东《七律·冬云》-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诗·大雅·韩奕》-赤豹黄罴。
【组词】
罴九、 罴褥、 罴貅、 罴虎
3.
【叶】
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汉置县。
【组词】
叶县凫
4.
【梦】
(会意。小篆字形,由“宀”(房子)、“爿”(床)、“夢”(不明也)三字合成。意为夜间在床上睡觉,眼前模糊看不清,即作梦。“夢”由“苜”(mò,眼看不清)、“宀”(人的变形)、“夕”(晚间)三字会意。本义:睡眠中的幻象)。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梦中咳嗽。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人作》-铁马冰河入梦来。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形诸梦。 、 清·林觉民《与妻书》-梦中得我。
【组词】
梦迷、 梦梦铳铳、 梦梦查查、 梦思、 梦中梦、 梦中、 梦语、 梦啼妆泪红阑干(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