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6:1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6:15:24
“熊经鸟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熊在行走时模仿鸟的伸展动作。这个成语比喻模仿他人或他物的动作或行为,有时带有贬义,指模仿得不伦不类或不自然。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讽刺某人模仿他人却不得要领,显得滑稽可笑。在口语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做作或不自然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行为学,可能用来讨论模仿行为的复杂性和社会意义。
“熊经鸟伸”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是“熊经鸟伸,以观其变”,意在描述自然界中动物的模仿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演变为指人的模仿行为,尤其是那些不自然或不成功的模仿。
在*传统文化中,模仿被视为学的一种方式,但过度的模仿或不恰当的模仿往往被视为缺乏创造力和个性。因此,“熊经鸟伸”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常带有负面评价。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幽默和讽刺。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努力模仿却不得要领的滑稽场景,这种联想在观看喜剧或模仿秀时尤为明显。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过朋友在聚会上模仿名人的言行,虽然努力但效果不佳,大家笑称他是“熊经鸟伸”,这成为聚会中的一个欢乐话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看那少年,熊经鸟伸, 模仿风流,却失了真。 笑声中,我们看见, 模仿的滑稽,真实的珍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熊笨拙地模仿鸟的飞翔动作,这种视觉形象充满了幽默感。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人们在观看模仿表演时的笑声和评论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pe someone's style”或“copycat”,虽然意思相近,但没有“熊经鸟伸”这样生动和形象的比喻。
“熊经鸟伸”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模仿行为的复杂态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恰当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熊】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引证】
《说文》-熊兽似豕,山居各蛰。 、 《尔雅》-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 、 《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黄能入于寝门。
2.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
3.
【鸟】
人、畜的雄性生殖器 -- 一般指骂人的粗话。
【组词】
鸟乱、 鸟事
4.
【伸】
(本作“申”。形声。从人,申声。本义:伸直,伸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伸,不屈也。 、 《广雅》-伸,展也。 、 《易·系辞上》-引而伸之。 、 《仪礼·士相见礼》。注:“志倦则见,体倦则伸。”-君子欠伸。 、 《淮南子·精神》。注:“频伸也。”-熊经鸟伸。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手指不可屈伸。
【组词】
伸吭、 伸舒、 伸不得手、 伸长倘脚、 伸卷、 伸屈、 伸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