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4:25
“偷生”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偷偷地生存或生活,通常指在艰难或不利的条件下,以不正当或不道德的方式勉强维持生命。基本含义涉及到生存的艰难和手段的不正当性。
在文学中,“偷生”常用来描绘人物在极端困境中的生存状态,如战争、灾难或社会边缘化等情境。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为了生存而采取的不光彩手段。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心理学,可能会探讨“偷生”行为背后的社会结构和个人心理因素。
同义词中,“苟活”强调的是勉强维持生命的状态,而“挣扎求生”则更多地描述了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努力和斗争。反义词则代表了与“偷生”相对的积极、舒适的生活状态。
“偷生”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偷”和“生”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偷偷地”和“生存”。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就已经出现,用以描述在困境中不正当的生存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更多地被用来批判那些不择手段的生存行为。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偷生”可能与道德观念、社会正义紧密相关。例如,在一些强调个人奋斗和道德规范的社会中,“偷生”可能被视为不道德或不被接受的行为。
“偷生”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艰难、不公和道德上的妥协。它可能引发对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的同情,同时也可能激起对不正当行为的批判。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一些经历让人联想到“偷生”这个词,比如在经济困难时期为了生存而采取的一些非常规手段,或者在极端环境下为了生存所做出的选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绝望的荒原上,他如影随形,偷生在每个夜晚的边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荒凉的背景下,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各种努力。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悲伤或紧张的旋律,反映出“偷生”的艰难和不安。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偷生”可能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survive by any means”或“scrape by”,这些表达都强调了生存的艰难和手段的不正当性。
“偷生”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生存状态,还涉及到了道德、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性和社会。
1.
【偷】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偷,苟且也。 、 《国语·晋语一》-其下偷以幸。 、 《礼记·表记》-安肆曰偷。 、 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偷性命于榛莽。 、 清·张廷玉《明史》-诸司素偷惰。
【组词】
偷的锣儿敲不得、 偷存、 偷合、 偷弛、 偷免、 偷快、 偷幸、 偷苟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