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3:59
布帛:指布和丝织品,是**古代对纺织品的总称。其中,“布”指的是用麻、棉等纤维织成的平纹织物,“帛”则指的是用丝织成的丝织品。
在文学作品中,“布帛”常用来形容古代社会的物质生活,如《诗经》中有“布帛之衣”的描述,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考古、纺织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纺织品、织物 反义词:无(因为“布帛”是一个具体的物品类别,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布帛”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布”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而“帛”字则较晚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布帛”逐渐成为指代所有纺织品的通用词汇。
在**古代,布帛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礼仪用品和贸易商品。在封建社会中,布帛的种类和质量往往与社会地位相关,是社会等级制度的一个体现。
提到“布帛”,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丝绸之路,以及那些精美的丝绸制品。它给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感觉。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曾看到过一些古代的布帛展品,那些精致的图案和细腻的质感让我对古代的纺织技术感到惊叹。
在诗歌中,可以将“布帛”比喻为历史的织锦,每一根线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
历史的织机上,布帛交织, 每一根线,都是时代的痕迹。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织女在织机前忙碌,手中的梭子穿梭在经纬之间,织出一块块精美的布帛。这样的场景可能会伴随着织机发出的节奏感强的声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textile”或“fabric”,它们涵盖了更广泛的纺织品,包括各种材质和工艺的织物。
“布帛”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纺织品,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学*语言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
1.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
2.
【帛】
(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汉·刘向《列女传》-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 、 《左传·闵公二年》-大帛之冠。 、 《淮南子·原道》-执玉帛者万国。 、 《周礼·大宗伯》-孤执皮帛。 、 《论语·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杜牧《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如周身之帛缕。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布帛、 玉帛;财帛;帛召、 帛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