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7 12:0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7 12:05:43
正反应:在化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领域中,正反应通常指的是一种系统或个体对刺激的积极响应或适应。在化学反应中,正反应是指反应物向生成物转化的过程。在生物学中,正反应可能指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积极适应,如免疫反应。在心理学中,正反应可能指个体对积极刺激的积极情绪反应。
“正反应”一词源于对化学反应的描述,后来扩展到生物学和心理学领域。其字面意思“正向的反应”直接反映了其积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正反应常被用来强调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
正反应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如希望、乐观和满足感。它鼓励人们看到问题中的机会,而不是仅仅关注困难。
在个人生活中,正反应可能体现在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如通过学习新技能来应对工作中的变化。
在诗歌中,正反应可以被用来比喻生命的积极面:
“在风暴的中心,我找到了正反应, 每一滴雨,都是成长的滋养。”
正反应可能联想到阳光明媚的早晨、欢快的音乐和充满活力的画面,这些都是积极情绪的象征。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positive reaction”和中文中的“正反应”,其基本含义相似,都强调了积极的一面。
正反应作为一个多领域的词汇,强调了积极应对和适应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正反应有助于培养积极的世界观和应对策略。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3.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