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4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40:16
“三尺布”字面意思是指长度为三尺的布料。在**传统度量衡中,一尺大约等于33.3厘米,因此三尺布大约是1米长。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定长度的布料,可能用于制作衣物、装饰品或其他手工艺品。
“三尺布”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度量衡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特定长度布料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布料一直是重要的生活物资,而“三尺布”这样的描述体现了对物质资源的精确计算和利用,反映了节俭和实用的生活态度。
提到“三尺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手工制作的温馨和传统工艺的价值,以及与家人共同制作或修补衣物的温馨场景。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使用“三尺布”来制作小物件或修补衣物的经历,这些经历强化了对这个词汇的实际理解和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三尺布,缝入母亲的温柔,每一针都是爱的痕迹。”
看到“三尺布”,可能会联想到柔软的布料质感,听到缝纫机的声音或手工缝制的细碎声响。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描述可能会有不同的度量单位,如“yard of cloth”(码布)在英语中。
“三尺布”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长度单位,还承载了文化、情感和实用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精确性。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尺】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引证】
《说文》-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
3.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