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4:1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4:11:26
正名: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纠正名称或称呼”,通常指的是为了纠正错误或不准确的称呼,使其符合事实或正确的标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正名也可以指为了恢复某人或某事物的正确声誉或地位而进行的努力。
正名一词源于汉语,由“正”和“名”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正”有纠正、正确的意思,“名”则指名称或名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用于纠正名称,还用于恢复名誉和地位。
在**传统文化中,正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儒家思想中的“名实相符”有关。在社会生活中,正名也常常与维护个人或集体的尊严和荣誉联系在一起。
正名这个词给人一种正义感和责任感,它让人联想到为了真理和公正而斗争的场景。在个人层面,正名可能激发人们对自我认同和尊严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正名的情况,比如在团队项目中,由于沟通不畅,我的贡献被错误地归功于他人。我通过提供详细的记录和解释,最终成功地正名,确保了我的努力得到认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正名”:
在误解的阴影下,我寻求正名,
如同晨曦穿透黑暗,
用真理的光芒,
照亮每一处被遗忘的角落。
正名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上的辩护律师,或者历史纪录片中对被遗忘英雄的重新评价。视觉上,可能会想到正义的天平或光芒四射的正义女神。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严的法庭辩论声或历史学者的解说声。
在英语中,与“正名”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vindicate”或“clear one's name”。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即恢复某人的名誉或纠正错误的称呼。
正名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有重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涉及纠正名称,还涉及恢复名誉和尊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名提醒我们要重视事实和真理,同时也强调了维护个人和集体尊严的重要性。通过对正名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在不同情境中准确和恰当地使用这个词汇。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