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4:19
推聋妆哑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假装聋子和哑巴,即故意不听取或不表达意见。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故意装作听不见或说不出话,以此来避免参与讨论或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文学作品中,推聋妆哑 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角色为了避免冲突或责任而故意不参与对话。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故意忽视别人的意见或请求。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种回避行为或沟通障碍。
推聋妆哑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推聋”和“妆哑”两个部分组成,分别表示假装聋和假装哑。在语言中的变化不大,主要用于描述故意不参与或不回应的行为。
在文化中,推聋妆哑** 可能与传统的“明哲保身”思想有关,即为了避免麻烦或冲突而选择不表达意见。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承担责任或参与公共讨论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逃避责任和沟通的态度。联想上,它可能让我想到那些在团队合作中不愿贡献意见或解决问题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在项目讨论中推聋妆哑,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影响了团队的决策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推聋妆哑,沉默如夜, 心中千言,口不言。 逃避责任,隐藏真心, 何时才能,坦诚相见?
视觉上,推聋妆哑 可能让我联想到一个人紧闭嘴巴,耳朵被手遮住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沉默的氛围或被忽视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lay dumb" 或 "pretend ignorance",意思相近,但表达方式不同。
推聋妆哑 这个词汇在描述故意不参与或不回应的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沟通中的问题,也反映了个人在社会互动中的态度和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行为。
伯伯,你不要推聋妆哑!你在城中岂不知道他两个是我兄弟?偏不是你的兄弟?
三藏闻言,~,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1.
【推】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推,排也。 、 《仓颉篇》-推,軵也,前也。 、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推堕附马河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始欲着推字。 、
【组词】
推毂、 推抢、 推沟、 推行、 推引、 推天抢地、 推转
2.
【聋】
(形声。从耳,龙声。本义:丧失听觉能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聋,无闻也。 、 《庄子·逍遥游》-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
3.
【妆】
(形声。从女,爿(pán)声。本义:梳妆打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娤。-妝,饰也。 、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不待饰装(妆)。 、 司马相如《上林赋》-靓莊(妆)刻饰。 、 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