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7:58
临界状态: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一个系统或物体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微小的变化或干扰就可能导致系统或物体发生显著的、甚至是质的变化。在物理学中,临界状态可能涉及到物质的相变,如水在100°C时从液态变为气态。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临界状态可以用来描述任何系统在达到某个阈值时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
“临界状态”一词源自物理学中的“critical state”,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用以描述任何系统在达到某个关键点时的状态。
在现代社会,“临界状态”常被用来形容经济、政治或社会系统在面临重大变革前的状态,如经济危机前的经济体系。
这个词给人一种紧张和期待的感觉,因为它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变化可能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不可预测的。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准备一个重要考试时感受到临界状态,那种既紧张又期待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将“临界状态”比喻为黎明前的黑暗,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critical state”和法语的“état critiqu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了系统或物体在达到某个关键点时的状态。
“临界状态”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在科学领域有精确的定义,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1.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2.
【界】
(会意。从田,介声。本义:边垂,边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田畔也。-界,境也。 、 《尔雅》-界,垂也。 、 《急就篇·顷町界亩》颜注-田边谓之界。 、 《墨子·号令》-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 、 《韩非子·五蠹》-去门十里以为界。 、 《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战国策·燕策》-至燕南界。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迎公子于界。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境界危恶。
【组词】
界分、 界约、 界贼、 界至
3.
【状】
(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引证】
《说文》-状,犬形也。 、 《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且曰献状。 、 《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凡铸金之状。 、 《聊斋志异》-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 郦道元《水经注》-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组词】
状类、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态】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態,意态也。 、 《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柔远能迩。 、 《荀子·成相》。按:“诈态也。”-人之态不如备。 、 张衡《西京赋》-尽变态乎其中。 、 《楚辞·大招》-滂心淖态。 、 傅毅《舞赋》-狗偷致态。 、 《楚辞·离骚》-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 、 李渔《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 、 《淮南子》-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 、 唐·杜牧《阿房宫赋》-尽态极妍。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密则无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