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0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00:03
“临丧”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接近或面对丧事。基本含义是指在亲人或朋友去世时,处于哀悼的状态或参与丧事的准备和处理。
“临丧”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临”意为接近或面对,“丧”指丧事或死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临丧”涉及一系列的礼仪和俗,如守孝、祭祀等。这些俗反映了人对死亡和丧事的重视,以及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临丧”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哀伤,以及面对死亡的无奈和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参与亲人或朋友丧事的经历,这时候“临丧”这个词就能准确地描述那种情感和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临丧之夜,星辰黯淡,心中哀思如潮涌。”
在不同文化中,“临丧”可能有不同的表达和处理方式。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丧事可能更加私人化和简化,而在东方文化中,丧事可能更加注重仪式和传统。
“临丧”这个词在描述丧事和哀悼状态时非常准确和有力。它不仅反映了语言的精确性,也体现了文化和社会的深层次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对于传达情感和思想至关重要。
1.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2.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