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1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11:28
献勤:这个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表现出过度的、有时是不必要的殷勤或热情,以讨好他人。它含有一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过分表现自己的意味。
“献勤”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献”意味着奉献或提供,“勤”则指勤劳或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演变为指过分的热情或殷勤。
在**传统文化中,适当的礼仪和尊重他人是被重视的,但过度的献勤可能会被视为虚伪或别有用心。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过分讨好他人的行为。
“献勤”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虚伪、不真诚和功利主义。它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过分献勤,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他人的好感或利益。这种行为可能会让人感到压力或不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献勤如夏日的烈阳,炙热而不可持久,终将在秋风中凋零。”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rown-nosing”或“kissing up”,它们都有讨好或巴结的含义,但在使用和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
“献勤”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传达了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可能的负面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
1.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
2.
【勤】
(形声。右形,左声。本义:劳累,劳苦)。
尽力多做,不断地做。
【引证】
《说文》-勤,劳也。 、 《诗·周颂·赍》-文王既勤止。 、 《礼记·玉藻》。注:“执劳辱之事也。”-勤者,有事则收之。 、 《书·天逸》-厥父母勤劳稼穑。 、 《楚辞·天问》-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会数而礼勤。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勤且艰若此。 、 《明史》-忧勤国事。 、 《国语·晋语》-好学而不勤问。 、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勤而无所。 、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昼夜勤作息。
【组词】
勤力得、 勤儿、 勤紧、 勤学、 勤勤、 勤能